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小屯 Y

  • 基本資料
  • 遺址內容

基本資料

發現者
文化
遺址描述
河南安陽西北五里洹水右岸,遺址北東兩面均臨洹河,為歷次發掘的中心地帶,包含殷代文物異常豐富,為殷墟發掘的發祥地,也是東亞考古學上最重要的一個遺址。遺跡有很清楚的龍山與小屯兩期的堆積及壘壓的關係,於 1928-1937年間,史語所在此遺址共計發掘12次,前後開坑大小凡一千餘處,實際開掘面積約兩萬平方公尺,獲商代宗廟宮殿建築基址53處,小屯龍山兩期穴窖共618處,商代及隋唐等墓共508座。 由於此址的發掘,不但給中國古器物學以堅強的根基,其中所出之甲骨文字,更將中國之信史向前推展三百餘年。(出處:考古年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三十五))
地理描述
地處中國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上,為太行山東麓洹河沖積扇的西部,海拔高度約75-80公尺。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雨雪較少;春季乾旱,風沙較多;夏季炎熱,雨水多而集中;秋季晴天多,日照長。年平均溫攝氏13.8度,夏季平均氣溫攝氏25.2~26.4度,冬季平均氣溫攝氏0.1~負1.1度。溼度最熱月85%,最冷月86%,年平均65%。年總降水量570.7mm(多年平均值),其中60%集中在夏季。由於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多,易引起洹河氾濫,對遺址造成破壞。(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殷墟 中國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1 pp47~48)
環境描述
安陽城的附近洹河經過的地方為第四紀黃土區。出甲骨文的殷虛,現代的小屯,離城不過五里;就在洹水的西南岸。(李濟 小屯地面下情形分析初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 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7 景印一版) 小屯除村落以外,基本上就是沙丘與農地。"其地種麥及棉,鄉人每以刈棉後即事發掘,其穴深者二丈許。掘後即填之,復種植焉"(同前引書 董作賓 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
調查史
調查者調查時間調查成果
董作賓 1928-08~1928-08 於小屯購得甲骨數宗,共百餘片,皆為婦孺所攜來,間有長二三寸之骨條,由此推論甲骨出土之多,村人幾乎家家皆有.又由村童引導至村北甲骨之出土地,於一新掘而復填之坑旁得一無字之卜用骨版. 依古董肆主所言,自民國以來,挖掘而大獲者已不只一次,又據當地一校長民國14年之調查,濱洹之農田內,甲骨所在多有,另調查者於村中親見之品皆為新近出土者,總此,皆可證殷虛甲骨挖掘未盡,尚有留遺,由國家學術機關以科學方法發掘實乃刻不容緩,故爰擬發掘計畫.
面積測量
寬(東西寬)0.65公里、長(南北長)1公里、面積(小屯村宗廟宮殿區遺址)71.5公頃(2001)
發掘紀錄
小屯第1次發掘(董作賓、趙芝庭、李春昱、王湘,1929-03-07~1929-05-10)、小屯第2次發掘(李濟、董作賓、董光忠、張蔚然、王慶昌,1929-10-17~1929-10-21)、小屯第3次發掘(李濟、董作賓、董光忠、張蔚然、王湘,1931-03-21~1931-05-11)、小屯第4次發掘(李濟、董作賓、梁思永、吳金鼎、郭寶鈞、李光宇、劉嶼霞、王湘、周英學,1931-11-07~1931-12-19)、小屯第5次發掘(董作賓、郭寶鈞、劉嶼霞、王湘,1932-04-01~1932-05-31)、小屯第6次發掘(李濟、董作賓、吳金鼎、劉嶼霞、王湘、周英學、李光宇,1932-10-19~1932-12-15)、小屯第7次發掘(董作賓、石璋如、李光宇,1933-10-20~1933-12-25)、小屯第8次發掘(郭寶鈞、李景聃、李光宇、劉燿、石璋如,1934-03-19~1934-05-31)、小屯第9次發掘(董作賓、李景聃、石璋如、劉燿、尹煥章、H.G. Creel (顧理雅),1936-03-18~1936-06-24)、小屯第10次發掘(郭寶鈞、石璋如、李景聃、尹煥章、祁延霈、高去尋、潘愨、王湘,1936-09-20~1936-12-31)、小屯第11次發掘(梁思永、石璋如、王湘、高去尋、尹煥章、王建勛、魏鴻純、李永淦、石偉,1937-03-16~1937-06-19)、小屯第12次發掘(石璋如、王湘、高去尋、尹煥章、王建勛、石偉、魏鴻純、李永淦、潘愨)
保護史
自1928年董作賓至安陽調查,同年10月第一次殷虛發掘工作開始後,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便請求河南地方政府以軍力保護遺址嚴禁盜掘行為。河南省政府亦在1929~1930年兩次派遣河南博物館的何日章到小屯尋找甲骨。1932年,安陽古物保存委員會成立。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導之科學發掘考古工作一直持續到西元1937年,成果豐碩。中日戰爭爆發,河南遭日軍佔領後,日本慶應大學文學部、東方研究所、東京帝大以及日本陸軍在安陽一帶皆有進行發掘工作。 1949年後中共建政,小屯考古工作由中國社科院繼續進行。1952年成立安陽文物管理檢查委員會,1958年更名為安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同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成立,1959年安陽考古工作站成立,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殷虛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安陽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與安陽市文化局合署辦公,1995年安陽市成立殷虛管理處,負責殷虛的日常保護與管理工作,並在殷虛範圍內的區鄉政府建立文物保護領導小組。並訂定文物保存法律、公佈文物保護單位、劃定文物保護範圍、並積極進行文物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殷虛博物院已經於2005年8月完工。而安陽也於2006年7月13日通過審查,成為聯合國指定世界文化遺產。

發掘工作紀錄表

序數 計畫名稱 說明 發掘者 發掘日期 發掘方式
1 殷虛發掘 小屯第1次發掘 董作賓、趙芝庭、李春昱、王湘 1928-10-13~1928-10-30 試掘
2 殷虛發掘 小屯第2次發掘 李濟、董作賓、董光忠、張蔚然、王慶昌 1929-03-07~1929-05-10 全面發掘
3 殷虛發掘 小屯第3次發掘 李濟、董作賓、董光忠、張蔚然、王湘 1929-10-17~1929-10-21 全面發掘
4 殷虛發掘 小屯第4次發掘 李濟、董作賓、梁思永、吳金鼎、郭寶鈞、李光宇、劉嶼霞、王湘、周英學 1931-03-21~1931-05-11 全面發掘
5 殷虛發掘 小屯第5次發掘 董作賓、郭寶鈞、劉嶼霞、王湘 1931-11-07~1931-12-19 全面發掘
6 殷虛發掘 小屯第6次發掘 李濟、董作賓、吳金鼎、劉嶼霞、王湘、周英學、李光宇 1932-04-01~1932-05-31 全面發掘
7 殷虛發掘 小屯第7次發掘 董作賓、石璋如、李光宇 1932-10-19~1932-12-15 全面發掘
8 殷虛發掘 小屯第8次發掘 郭寶鈞、李景聃、李光宇、劉燿、石璋如 1933-10-20~1933-12-25 全面發掘
9 殷虛發掘 小屯第9次發掘 董作賓、李景聃、石璋如、劉燿、尹煥章、H.G. Creel (顧理雅) 1934-03-19~1934-05-31 全面發掘
10 殷虛發掘 小屯第10次發掘 郭寶鈞、石璋如、李景聃、尹煥章、祁延霈、高去尋、潘愨、王湘 1936-03-18~1936-06-24 全面發掘
11 殷虛發掘 小屯第11次發掘 梁思永、石璋如、王湘、高去尋、尹煥章、王建勛、魏鴻純、李永淦、石偉 1936-09-20~1936-12-31 全面發掘
12 殷虛發掘 小屯第12次發掘 石璋如、王湘、高去尋、尹煥章、王建勛、石偉、魏鴻純、李永淦、潘愨 1937-03-16~1937-06-19 全面發掘
分享本頁
瀏覽紀錄